9月16日,洞口縣茶場學校參加勞動實踐科普課的學生們一回到家,就興奮地向家長講敘當天的勞動見聞和體會。“今天的勞動實踐科普課,不僅讓我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,更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!”
據(jù)悉,該校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《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》,加強對學生群體的勞動教育,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,激發(fā)全體學生的勞動熱情,感悟勞動的真諦,學校積極組織學生開展“紅領巾”尋訪“蠶文化”勞動實踐科技活動。
當天,參加勞動實踐課的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,來到集勞動、科普和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洞口縣絲源科普勞動實踐基地,經過野外采桑葉、室內喂養(yǎng)蠶、觀察蠶進食、抽絲,了解蠶的一生分為“卵——幼蟲——蛹——蠶繭——成蟲”四個階段,并掌握了基本的養(yǎng)蠶生產技能。隨后,大家?guī)е燎趧趧雍蟮纳僭S疲憊來到科教樓,聆聽解說老師關于桑文化、蠶絲歷史及蠶絲衍生行業(yè)知識宣講,靜靜地感受著千年蠶桑文化背后流淌的源遠流長的燦爛歷史。最后,大家還興致勃勃地用蠶繭進行了創(chuàng)意彩繪、拼圖。
謝恩武校長對勞動實踐科普課的開展給予了高度評價:“正所謂‘勞動勵心智,實踐促成長’,勞動教育課程的開展,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,另一方面,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收獲的快樂,使他們明白了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的道理,讓學生在感受蠶桑文化,聆聽蠶桑絲語的同時,也要學習‘春蠶到死絲方盡’的奉獻精神。學校教育,就是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,把立德、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,在勞動教育中要突出以勞樹德、以勞增智、以勞強體、以勞育美,讓學生能夠深切體會勞動才能創(chuàng)造美、創(chuàng)造幸福生活的真諦!”(通訊員:劉長柏)
【責任編輯:何擁平】